2025年及未来展望:HDD、磁带和新兴光学存储技术
GaodeGe!  2024-12-13 09:43  发布于中国

市场整体状况

  • 2022年至2023年,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包括HDD、SSD和磁带在内的整个数据存储市场需求下降。
  • 2024年,随着库存消耗和人工智能等数据密集型应用需求增加,市场开始复苏。预计2024年HDD总出货量将比2023年增长约2%,达到约1.24亿块,这是自2010年以来的首次同比增长。HDD容量出货量预计将比2023年增长约39%,达到1.2ZB。
  • 预计到2029年,HDD总容量出货量将达到约7.3ZB。2024年到2029年,SSD、HDD和磁带/光存储的年度存储容量出货量将增长5倍以上。
  • 二级存储和归档存储中的数据增长速度快于一级存储。

HDD

  • 技术
    • SMR(叠瓦式磁记录):适用于写入频率低的场景,能增加存储容量,但写入新数据时需移动旧数据,导致效率较低。充氦封装与SMR等技术配合提升容量,当前HDD最大容量可达32TB。
    • EAMR(能量辅助磁记录):涵盖ePMR和MAMR,通过施加能量稳定写入比特,提升存储密度。
    • HAMR(热辅助磁记录):利用激光加热磁盘表面实现更高存储密度。希捷已推出30TB HAMR硬盘,在该技术上处于领先,预计未来将成为主流。西部数据和日立目前采用ePMR和MAMR技术,未来可能需采用HAMR技术或从其他公司购买HAMR磁头和介质。
    • 双磁头技术(双磁头臂HDD):希捷的MACH.2 HDD,可提高性能和重建时间,预计用于40TB及以上容量硬盘,将成为高容量HDD标准配置。
  • 厂商与市场
    • 主要厂商:希捷、西部数据、日立。希捷和西部数据市场份额各约40%,日立约20%。希捷在HAMR技术领先,未来可能占据优势并计划在2025年中期量产,后续推出更高容量产品。
    • 近线高容量HDD:2024年出货量预计增长42%,2024年出货量占比54%,预计到2029年超90%,将成主流,主要存储需访问但频率低的数据。
    • 传统HDD:用于个人电脑和消费电子产品,市场持续萎缩,被SSD和云存储取代。
  • 趋势
    • 容量与成本:HDD将向更高容量、更低成本方向发展,容量持续增长。ASRC预测到2030年代中期,HDD面密度将超10Tbpsi,容量超200TB。
    • 关键技术应用:HAMR等能量辅助磁记录技术将成为提高存储密度关键并推动容量增长与成本下降,双磁头技术将提升高容量HDD的性能和可靠性,且HDD主要应用于近线存储。

磁带

  • 技术
    • 磁带存储密度远低于HDD,但数据传输速率更高。
    • LTO(线性磁带开放协议):是磁带的主流技术,占市场份额80%以上。LTO-9磁带原生容量为18TB,其路线图已扩展至LTO-14,原生容量高达576TB,预计LTO-10产品将于2025年发布,可能达不到LTO-9两倍容量(即36TB)。
    • IBM企业级磁带:占有一定市场份额,IBM的TS1170磁带机支持高达50TB的原生存储容量,采用锶铁氧体磁性颗粒的JF介质。
  • 厂商与市场
    • 主要厂商:IBM是磁带机唯一制造商,富士胶片(Fujifilm)和索尼是磁带介质的唯二制造商。
    • 市场定位与规模:磁带主要用于冷数据存储和归档。LTO技术占据磁带市场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80%,IBM企业级磁带占据剩余市场。2024年磁带介质、驱动器和库的总市场规模可能超过20亿美元。
  • 趋势
    • 容量发展:磁带容量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30年代将达到576TB,LTO路线图将推动这一容量增长进程。
    • 市场卖点:磁带被推广为更可持续的存储介质,能耗更低,可持续性将成为其重要卖点,并且将继续作为冷数据存储和归档的主要介质。

光学存储

  • 技术
    • 传统技术:传统光存储采用固定波长的激光烧蚀或改变介质反射特性来记录数据,基于蓝光技术的光盘库仍在销售,如索尼和松下的ArchivalDisc(AD)技术,但尚未成为主流归档解决方案。
    • 新兴技术:
      • 多层光盘技术:包括Folio Photonics的多层光记录系统,使用光敏染料和卷对卷共挤出工艺,预计成本低于2美元/TB;还有Archival Disc也属于多层光盘范畴。
      • 基于玻璃基板的陶瓷涂层技术:如Cerabyte,使用溅射陶瓷层和飞秒激光脉冲,预计成本低于1美元/TB。
      • 光谱孔技术:Optera Data利用记录介质在多个相邻激光频率下的光吸收/发射特性变化,预计成本可低至0.01美元/TB。
      • 其他技术:piqlFilm使用黑白负片银盐胶片,可记录人眼可读的指令和文件格式信息;SPhontonix使用快速激光在熔融石英中进行体积归档记录,可存储长达100年;Group 47的DOTS系统采用相变介质,可保存数据超过200年。
  • 厂商与市场
    • 传统厂商:索尼和松下。
    • 新兴厂商:piqlFilm、SPhontonix、Group 47、Folio Photonics、Cerabyte和Optera Data等。
    • 市场定位与规模:光存储主要用于归档存储,目前市场规模较小。光盘库作为磁带存储的替代方案销售,新兴技术有望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并延长使用寿命,从而扩大市场份额。
  • 趋势
    • 技术发展趋势:新兴光存储技术有望提高存储密度和寿命,降低成本,将推动容量和性能提升。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商业化,并可能改变数据中心存储归档信息的方式。
    • 市场竞争趋势:光存储可能成为数字归档市场的重要竞争者,因其长寿命和低能耗而被认为是一种可持续的归档存储介质。


自2022年起并延续至2023年的HDD需求整体衰退(伴随其他数字存储与内存产品需求下滑)的趋势,在2024年似乎已告一段落。然而,传统HDD应用领域(例如个人电脑与消费电子)的需求长期下滑趋势在2024年仍在持续,这主要归因于它们正逐步被SSD和云存储所取代。值得注意的是,云存储虽可能包含HDD,但主要是高容量近线HDD,而非小容量HDD。2024年,这类传统HDD的出货量同比下降超过20%。

高容量近线HDD的出货量在2024年预计较2023年增长约42%。回顾来看,2023年这类HDD的出货量比2022年下降约37%,而2022年则同比下降15%。步入2024年,近线HDD的过剩库存已得到有效清理。同时,由于AI及其他数据密集型计算应用对低成本存储需求的增长,推动了近线HDD需求的回升。

尽管2024年第四季度的最终结果尚未揭晓,但据估算,2024年HDD整体出货量将比2023年增长约2%,达到约1.24亿台。这是自2010年以来,HDD年度出货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尽管这一增长是基于2022-2023年存储市场衰退的低基数之上。预计2024年HDD总容量出货量将比2023年增长约39%,达到1.2 ZB(泽字节),HDD总收入可能增长约45%,达到195亿美元。展望未来,预计到2029年,HDD总容量出货量将达到约7.3 ZB。

下图展示了HDD出货量的历史数据,以及至2029年的高、中、低预测情况。

图1. HDD出货量历史及至2029年预测

2024年,HDD市场呈现三足鼎立之势,希捷与西部数据各自占据约40%的市场份额,而日立则拥有约20%的份额。

HDD厂商透露,他们正与主要客户签订长期协议,以确保满足客户的预期需求,并规避制造过剩风险。总体来看,2024年HDD的平均销售价格(ASP)有所上扬。下图展示了1998年至2024年第三季度HDD ASP的历史数据。2024年第三季度HDD ASP已接近上世纪末的水平,这主要得益于高价近线HDD占比的提升,以及2024年近线HDD价格的上涨。

图2. 1998年至2024年Q3 HDD平均售价(ASP)走势

2024年,近线HDD(Nearline HDD)的出货量占比约为54%,业界预计到2029年这一比例将攀升至90%以上。

通过增大单盘存储容量,企业能够显著降低单位数据存储成本($/TB)。在企业级与数据中心高容量HDD领域,采用密封氦气技术的硬盘得以支持更多盘片,进而实现更高容量。目前,此类硬盘已能容纳多达11张盘片(例如WDC近期推出的32TB SMR硬盘)。未来,盘片数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如达到12张,但这需采用更坚韧的薄玻璃基片替代铝基片,并对磁头高度及悬挂系统进行相应调整。

叠瓦式磁记录(Shingled Magnetic Recording, SMR)技术亦是提升HDD容量的有效途径。该技术通过部分覆盖已存磁道以写入新磁道。然而,当磁盘接近饱和时,写入新数据需先将既有有效数据迁移至其他位置,再重新写入新数据及原有有效数据,此过程与SSD的擦写操作颇为相似。因此,SMR硬盘更适用于“写入频率低”的应用场景。WDC指出,SMR硬盘在市场中拥有强劲需求。

提高磁道密度或线性记录密度,同样是提升HDD容量的关键路径,但此方向的进步速度已明显放缓。为此,业界正积极探索能源辅助磁记录(Energy-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技术,该技术通过向具有高矫顽力(magnetic coercivity)的稳定磁记录介质施加能量以实现数据写入,被视为提升磁记录线性密度的优选方案。

WDC目前运用其所谓的ePMR(Energy-assisted Perpendicular Magnetic Recording)技术,该技术通过稳定写入位点,被视作一种能源辅助记录形式。此技术已应用于其最新的近线HDD产品中,包括11盘片产品。结合OptiNAND技术和SMR,WDC成功打造了32TB容量的硬盘。而日立则在其高容量硬盘中采纳了微波辅助磁记录(Microwave-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 MAMR)技术,并计划未来推出采用热辅助磁记录(Heat-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 HAMR)技术的30TB以上硬盘产品。

希捷亦在其最新发布的30TB硬盘中运用了HAMR技术,该技术通过激光在写入过程中加热磁盘表面。希捷计划于2025年中期启动30TB以上硬盘的量产,并预计叠瓦式HAMR硬盘的容量将逼近36TB。希捷透露,2026至2027年间将推出40TB以上产品,并有望在本世纪末前推出50TB以上的硬盘。

希捷于2024年成功推出HAMR硬盘,并规划持续提升硬盘容量,因此有望在几个季度内对WDC和日立形成显著优势,因为ePMR(Energy-assisted Perpendicular Magnetic Recording)和MAMR(Microwave-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可能难以实现如此卓越的单盘存储容量。若要追赶这些容量水平,WDC需加速其HAMR硬盘计划,或选择与日立携手从TDK采购HAMR磁头,并可能向Resonac(原昭和电工)采购HAMR介质。据业界消息,WDC与日立正共同推进HAMR产品的研发。

近年来,希捷与WDC已相继推出部分双磁头臂HDD(Dual Actuator HDD,该技术通过在同一旋转点上设置两个有效磁头臂以实现技术革新)。尽管该技术尚未广泛普及,但预计双磁头臂HDD(希捷称之为Mach-2 HDDs)将成为40TB及以上高容量HDD的标准配置。双磁头臂设计不仅能提升性能,更关键的是能大幅缩短失效硬盘的数据重建时间。

ASRC(Advanced Storage Research Consortium,先进存储研究联盟)在2022年IEEE TMRC会议上展示了最新的HDD技术路线图。ASRC作为HDD行业的联盟组织,负责提供存储密度增长(即面密度,areal density,指单位面积上的信息存储量)预测。该路线图揭示,到2030年代中期,通过结合包括HAMR在内的多项先进技术,HDD的面密度预计将突破10 Tbpsi(Terabits per square inch),从而实现超过200TB的硬盘容量。

图3. HDD行业技术发展未来展望

下图展示了HDD存储价格(以$/GB为单位)的历史趋势及我们对2029年的预测。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生产能力受限,2024年价格预计会出现短暂性上涨。

图4. HDD存储价格随时间下降趋势(单位:$/GB)

磁带(Magnetic Tape)同样运用磁记录技术,但其面密度(Areal Density)相较于HDD仍落后多个技术代际,这也预示着磁带在未来具备巨大的存储容量提升空间。然而,与HDD有所不同的是,磁带采用柔性介质,并且能够同时实现多条磁道的写入或读取。

因此,一旦磁带被安装到磁带机中,其数据传输速率会显著高于HDD。当前,HDD更多被应用于近线存储(Nearline Storage),而磁带则主要服务于冷数据存储(Cold Data Storage)和归档(Archiving)需求。在技术标准方面,磁带目前以LTO(Linear Tape-Open)为主流,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而IBM企业级磁带则占据了剩余的份额。

2023年8月,IBM推出了TS1170磁带机,该设备支持高达50TB的原生容量,并可通过压缩技术进一步提升存储容量。其原生数据速率达到了400 MB/s,并提供12Gb SAS和16Gb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两种接口选项。这款磁带机采用了使用锶铁氧体(Strontium Ferrite)磁性颗粒的新型磁带盒介质,该介质由富士胶片(Fuji Film)生产,后者同样是LTO介质的制造商。与上一代20TB产品相比,这款50TB磁带盒的容量实现了2.5倍的提升。

LTO磁带作为应用最广泛的磁带技术,其最高容量版本为LTO 9。LTO 9于2019年发布,但直到2021年9月才开始广泛供应市场。该磁带的原生容量为18TB,但其记录面密度仅为HDD的约百分之一。2022年,LTO磁带联盟(LTO Tape Consortium)进一步扩展了其技术路线图,规划至LTO第14代,预计原生存储容量将达到576TB。以下是该技术路线图的展示:

图5. LTO技术演进路线图

预计LTO 10产品将在2025年的某个时间点发布,但其容量可能难以达到LTO 9磁带18TB容量的两倍,即36TB的原生磁带盒容量。然而,如果新的LTO代际继续遵循过去典型的三年推出周期,且每一代的容量都能实现翻倍增长,那么LTO 14有望在2036年左右面世,届时其原生磁带盒容量或可达到576TB。这一时间点可能与200TB HDD的推出时间大致相近。

磁带制造商一直在积极推广磁带作为一种更加可持续的存储介质,因为磁带盒在存放于货架上时几乎不消耗任何能源。据富士胶片(Fujifilm)估算,使用磁带相比HDD可减少约43%的碳排放量。

磁带媒体、磁带机以及磁带库的整体市场规模可能超过20亿美元。目前,IBM是磁带机的唯一制造商,而富士胶片和索尼则是磁带媒体的唯一生产商。据我们估算,2024年磁带的总出货容量将达到204EB,并有望在2029年增长至411EB。

HDD的单位出货量预计在2024年将比2023年增长约2%,而出货容量则将增长约39%。步入2030年代,我们或许将同时迎来200TB HDD和576TB磁带的问世。

近年来,在关于数字存储与存储器的诸多预测中,光学记录(Optical Recording)技术的讨论显得相对较少。光存储介质曾一度是数字内容分发领域的关键消费级技术,同时在归档存储市场也占据着一席之地。在归档存储领域,光存储通常以光盘盒的形式保存在图书馆中,这与磁带存储所采用的磁带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些光存储库所采用的是从蓝光(Blu-ray)等大众市场光存储技术中衍生而来的光盘,它们多为一次写入(Write-Once)光学介质,专为归档应用而设计。本文将深入探讨光存储在存储层次结构中的定位,以及一些初创企业正在引入的新技术,这些技术或将颠覆数据中心对归档信息的传统存储方式。

数据中心通常会采用一系列性能与成本各异的数字存储产品组合,以最高效、最经济的方式满足不同工作流的需求。在当前的存储层次结构中,主要存储(Primary Storage)层面多采用基于NAND闪存的SSD,其速度快但单位存储成本($/TB)相对较高。这些主要存储设备直接为性能卓越但价格昂贵且易失的DRAM内存提供支持,后者则用于支撑计算操作。

数字存储的另一层次是二级存储(Secondary Storage),该层面多采用低成本、低性能的存储技术来存储大量活跃度较低的数据。二级存储是近线硬盘的主要应用场景,用于保存那些仍具有业务价值但对性能要求不高的数据。

除了HDD,部分二级存储系统也会采用QLC闪存SSD。与MLC和TLC NAND闪存相比,QLC闪存SSD具有更高的存储容量和更低的成本,但在耐久性和性能方面则稍逊一筹,不过仍优于单独的HDD。然而,QLC SSD的单位存储成本仍然高于近线HDD,因此更适合于那些需要一定性能但写入频率较低的二级存储应用。

存储层次结构的最后一层是归档存储,用于存放那些访问频率极低但仍具有潜在价值的数据,如满足法律合规要求或保留历史价值的数据。归档存储的成本要求通常低于二级存储,这也正是磁带(Magnetic Tape)和光盘存储(Optical Disc Storage)得以广泛应用的领域。以下是Objective Analysis的Jim Handy所绘制的图表(图6),该图表以对数-对数图的形式展示了各类存储技术在性能与容量成本方面的对比情况。

图6. 层次化内存/存储架构图:价格与性能对比

     我们预测,从2024年至2029年,SSD、HDD以及磁带/光存储的年存储容量出货量将实现5倍以上的增长。这些存储数据主要应用于二级存储或活跃归档(Active Archive)场景,数据通常被保留以备后续访问,并在需要时迁移至速度更快的SSD和DRAM中,以满足主要存储和即时使用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二级存储和归档存储中的数据比例增长速度要高于主要存储。

目前,光存储库仍主要作为磁带存储的替代方案进行销售,但随着多家初创企业纷纷引入新技术,这类应用有望迎来进一步的拓展。

随着二级存储和归档存储需求的不断增长,新型存储介质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那些能够提供更高性能、更低成本(包括运行能耗)以及更长寿命的介质。

此外,还有一种无需使用光盘的归档光学方案,该方案采用涂覆陶瓷的矩形玻璃片作为存储介质。现代光学记录技术在归档和数字保护应用中备受瞩目,因为其多种光存储介质即便在环境控制较为宽松的条件下,也能保持100年以上的寿命。

传统光存储介质通常使用固定波长的激光,通过烧蚀材料或改变介质的反射特性来生成光学特征,从而实现对数字信息的编码存储。这正是CD、DVD以及蓝光盘的工作原理所在。

十多年前,松下和索尼曾共同制定了一项基于双面多层蓝光技术(Blu-ray Derived Optical Storage)的技术路线图,旨在实现每张光盘(Archival Disc,简称AD)至少1TB的存储容量。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尽管这项技术已被某些特定场所采用,但并未成为数据归档的主流解决方案。同时,已上市的产品光盘存储容量也未能突破500GB(其第二代产品于2020年推出)。索尼和松下均推出了采用AD技术的光盘库系统。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光存储介质,例如piqlFilm。这种介质采用黑白银盐负片(Negative Silver-halide Film)涂布在聚酯基底上,其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同时存储数字数据和人类可读的说明文档,包括文件格式及读取数据的源代码。这种归档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工程以及历史档案的保存中。此外,piqlFilm还发起了北极世界档案库(Arctic World Archive, AWA)项目,这是一处位于挪威北部北冰洋沿岸的全球记忆存储设施。

微软与南安普敦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合作研发了一种基于激光技术的熔融石英(Fused Silica)体积存储归档方法。这是一种一次性写入技术,其介质具有数百年的稳定性,能够在一块5英寸的玻璃板上存储高达360TB的数据。目前,南安普敦的研究团队已成立公司SPhontonix,致力于将这一技术商业化。而在美国加州,一家名为Group 47的初创公司则开发了数字光学胶片系统(Digital Optical Tape System, DOTS)。该系统利用涂覆在聚酯基底上的相变介质(Phase Change Media),据称可实现超过200年的数据保存能力。下图展示了SPhontonix光学存储技术的概念设计。

图7. SPhotonix光学记录技术概览

多年来,全息光学记录技术(holographic optical recording technologies)虽不断被开发,但遗憾的是,尽管相关研究持续进行,基于全息记录技术的归档存储产品却仍未成功商业化。

Folio Photonics是一家专注于开发多层光学记录系统(multilayer optical recording system)以应用于归档领域的公司。其技术能够实现与Blu-ray光盘相似的光热记录(photothermal recording),并可根据需求选择反射式(reflective)或荧光式(fluorescent)记录技术。他们通过将感光染料(photosensitive dyes)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质中,制备出具有反射或荧光特性的光学介质。这种感光材料在405nm波长(即Blu-ray光盘所使用的标准波长)下展现出强烈的光学吸收能力。

借助先进的卷对卷共挤工艺(roll-to-roll co-extrusion processes),该技术能够一次性生产出多层光学介质,并通过裁剪后安装于塑料光盘基底上,从而有效降低了多层光学介质的制造成本。与传统光盘依靠压印螺旋跟踪特征(spiral tracking feature)来引导光头跟踪不同,Folio创新性地采用了额外的激光对准压印于光盘基底的跟踪模式,以实现更为精准的光头定位。

Folio Photonics预计,该技术具备一次性生产数十层光学介质的能力,其初始制造成本有望控制在5美元/TB以下。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生产层数的增加,到2029年,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至2美元/TB以下。然而,多层光学介质技术一直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层间光学吸收的干扰,这可能会削弱来自下层信号的强度,进而对存储容量构成限制。下图展示了Folio Photonics基于其独特技术所预测的光盘存储容量发展趋势。

图8. Folio Photonics光盘技术发展规划图

另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光存储技术领域参与者是Cerabyte。这家公司成立于2020年,其总部最近已迁至硅谷。Cerabyte的技术基于在玻璃基底上通过溅射(sputtering)工艺形成的10nm陶瓷层(ceramic layers)。数据以数据矩阵(data matrices)的形式进行编码,并通过一个拥有多达200万个元件的二维数字微镜(2-D digital micro mirror)以及紫外光谱(UV spectrum)中的飞秒激光脉冲(femtosecond laser pulses)实现高速写入,写入速度高达1GB/s,同时保持平均功耗低于1W。

在读取数据时,该技术利用高速图像传感器(high-speed image sensors)和并行高速图像处理(parallel high-speed image processing)技术进行解码,数据读取速率同样可达到GB/s级别。下图展示了Cerabyte数字记录技术的概念设计。

图9. Cerabyte光学记录技术展示

Cerabyte的读写流程借助高精度显微光学系统(microscope optics)在方形基板上展开,通过高速XY平台(high-speed XY stages)进行扫描,并配备压电驱动的自动对焦系统(piezo-driven autofocus system)来持续维持焦点,从而确保随机数据访问的精准性。其9x9厘米的介质薄片支持双面记录,并能以类似于传统光学和磁带库(magnetic tape libraries)的方式,在盒式存储系统中堆叠存放,通过机器人臂实现便捷访问。Cerabyte预测,到2030年,其介质成本将降至每TB低于1美元的水平。

Optera Data的存储技术独树一帜,它利用记录介质在激光作用下的光吸收/发射特性变化来存储和读取数据。这一变化被称为光谱孔(spectral holes)。具体而言,当激光在多个相邻频率下作用于介质时,会引发其光吸收/发射特性的改变。

Optera的光学介质由含有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的混合材料精心打造。在激光写入/读取的焦点区域,存在着多种不同但相邻光学发射/吸收频率的纳米颗粒。为防止氧化,这些纳米颗粒可能被巧妙地包裹在塑料微珠中,并均匀分布在以传统塑料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光盘基底上。

这些纳米颗粒的光谱敏感性彼此接近且部分重叠,共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平顶”(top-hat)荧光发射特性(fluorescence emission profile)。图(a)展示了由不同纳米颗粒发光组合而成的复杂发射特性。

通过精确调节写入激光的频率,使其与某一特定纳米颗粒的发射频率相匹配,即可在该频率处精准地形成一个光谱孔。图(b)清晰地展示了光谱孔的形成过程,以及写入激光能量水平对光谱孔深度的影响。这种创新技术能够同时利用光谱孔的频率和深度来编码数据,从而大幅提升存储密度。

图10. Optera光谱孔数据写入技术

Optera展望道,短期内,使用颗粒介质(particulate media)实现1TB光盘的愿景已触手可及;中期来看(预计至2030年前),有望生产出薄膜单层一次性归档光盘(write-once archival disc),其大规模生产成本将低至每10TB仅需1美元(即0.10美元/TB)。而从长期来看(大约十年内),若能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体积存储(volumetric recording technology),其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甚至可能达到当前成本的十分之一(0.01美元/TB)。

最新的光存储归档系统预测数据显示,到2030年代,光存储盒(optical cartridges)的容量或将飙升至1PB,而LTO Gen 14磁带预计的容量则为576TB。光存储技术正有望成为数字归档市场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

参考资料:Coughlin, Thomas. “Digital Storage And Memory Projections For 2025.” Forbes, 6 Dec. 2024. https://www.forbes.com/sites/tomcoughlin/2023/12/10/digital-storage-and-memory-projections-for-2024-part-1/.


以上文章转自:Andy730公众号

全部回复(
回复
回复
发布帖子
帖子标题
行业分类
场景分类
帖子来源
发送语言版本
可切换语言,在您的个人中心检查译文是否正确
发布文章
文章标题
文章分类
发送语言版本
可切换语言,在您的个人中心检查译文是否正确